制表业出现过剩风险

English 簡體中文
4月 2007

多么繁荣的一年!我们还需要重复这些已经被到处大声宣扬的数字吗? 算了,为什么剥夺我们再说一遍的权利。毕竟,这些数字是“历史性的”。瑞士钟表出口(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在2006年正式达到13.7亿瑞士法郎,与2005年相比上升了10.9% (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1.5%,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9.2%)。如你所见,在过去的三年里,出口连续保持两位数或者接近两位数的增长。

具体到不同市场,欧洲显示出最强升幅 (瑞士钟表对法国出口增长21.3%,对德国上升到21.0%,对西班牙增长15.6%,而意大利相对失望,只增加了5.4%,虽然这个国家依然是瑞士钟表的第四大市场)。而美国市场从瑞士的进口额就高达22.8亿瑞士法郎,超过位居第二的香港,稳居领先地位 (香港达到20亿瑞士法郎)。 日本的消费增加了10.4%, 而中国继续平稳前进(上升14.9%达到4.04亿瑞士法郎),是瑞士钟表出口的第十大市场,俄罗斯提升了13位(上升6.3%达到2.04亿瑞士法郎)。

在这令人震惊的成长中,各大巨头们所占的份额是这样的:Swatch斯沃琪集团,去年越过年销售额50亿瑞士法郎大关(增长12.3%);Richemont历峰集团,截至今年第三季度(Richemont历峰的财政周期于3月31日结束)制表业务上升达13%(或者说收入上升17%);Rolex劳力士,所有的业绩指标看上去都呈现出兴旺发展的势头,(这个瑞士钟表业的巨头没有透露其具体数量); 路易威登集团手表销售增幅为28%,营业利润增长了281%(从二千一百万欧元到八千万欧元)。

这种强劲的增长首先是奢侈类细分市场的贡献。(出口价)超过3000瑞士法郎的手表的销售,从金额上计算增加了27%,而数量上计算上涨了34.7%。售价低于这个门槛的手表销售数量增长仅1.2%,但在整年数目中仍达到了过半的总增长。

向头彩的疯狂涌进
我们可以断言,瑞士制表的确身处新的全球地域和经济发展大流之中。这一趋势是中产阶层在逐渐消融,或者说是他们的收入不再增长,而身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富人愈富的世界,(例如,铂金手表的数量上升23%,黄金手表上升17.3%)。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这一年,制表业又一次被以价格而论的高端产品所垄断,对复杂和精密功能的疯狂追逐助长了这样的趋势。尽管如此巨大的努力引起了许多媒体关注,但种种迹象越来越清楚的表明,我们可能达到“巴洛克”趋势的顶峰,它将逐渐地衰落,留下回归经典和自我节制的空间。

或许如此吧。可是,相反的情况似乎一直在发生。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多的新品牌进入高级表这一细分市场。 (一个将要上市的新品牌声称“没有任何一款低于30万瑞士法郎” 。)而且,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人宣称他们的品牌已到了新的顶峰。钟表界,似乎是陷入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混乱之中。某些品牌所取得的惊人利润是众人都梦想的。于是,自然而然的,对高价市场的疯狂追逐就象累积的头彩一样增加。

在这种疯狂的混乱中,虽然常常存在著真正的进步和实质性的创新,以及对制表艺术的新冲击,但也有大量的“做秀”,恍惚接近真实……想要引起众人注意,一个品牌不得不做出惊人的事来。必须要更大、更暴露于众人视线、更复杂、或者更独创,价格并不重要。这样的发展路途有时可能会导致我们看不到制表的真正价值。而且无疑还会有更严重的结果,最终消费者有时会成为“被漠视”的对象,比如有人购买了昂贵钟表后却得不到保养和维修。

“价值”回归?
改变的火花开始显现,这在2006年比往年更加明显。对那些著名制表的真正价值的回归似乎正在慢慢兴起。对于整个行业以及消费者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消息。
就拿最近我感受深刻的的一件事为例(而且,我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感受的),这是我以前的文章中讨论过的。H. Moser & Cie在公司开业后立刻夺得制表业两个最负盛名的奖项。这个过程并非偶然,而是经过设计的。H. Moser & Cie为近年来过度发展的制表业提供了一个矫正方法,这是一种简洁化的制表模式,实在的性价比、高品质和直奔主题的产品。这一点在令人敬佩的万年历表上反映得犹为明显,它具有独特清晰的显示和读取,特别精心的制作,对最终消费者需求的充分考虑。在个案例中,该品牌通过独创的可换式调节器,已经灵活地解决了售后服务的问题。

另一个价值观回归的显著例子是Jaeger-LeCoultre积家新投放市场的产品线,称为duomètre。这个新产品线令人特别感兴趣,当之无愧的标志是它结合了手表“最纯粹”的显示和非常有趣的技术创新(只有一块由两个独立齿轮列组成的调节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创新并非“毫无理由”,而是旨在制成更好的精密时计。这一努力符合制表的传统目标—追求机械定时法—通过“纳米”轴和高级加工技术带来的卓越性能,这款表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带来意义深远的美丽。

创新和对消费者的尊重
在这些范本中,我们看到设计与科技完美结合,并不只是偶然。 我们仍可以看到很多表,仅仅是为了追求外观的华美,功能基本上是多余的,创新还并不普遍。
但是,让我们对这所有的一切看得更清楚一些……在做这样的观察时,我们并不是要反对那些独特并严格按照手表艺术的最经典的教条制作的手表。那些以与手表所采用技术保持一致的方式而设计的激进新风格的成功案例,对工业发展的未来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恰恰相反,他们没有失去深层次手表制造的“理由”。

这个新思路的一个例子,由钟表匠Félix Baugmartner和设计师Martin Frei凭借大胆的想象力创造出的最新款手表。在Urwerk总部工作的这个二人组合,以他们的“201”手表提供了一种掌握时间的新方法。这款手表与其他那些至今为此我们熟悉的手表完全不同(参见关于他们这一题材的专门文章)。伸缩自如的指针跳动在灵巧的饰点之间显示著时间。虽然手表宛如天外来客般的太空船,但它不仅包含了技术极其复杂的机械装置,而且代表了对名副其实的手表制作的追求,将科研的长期传统应用到掌握时间的方式中。

许多钟表师宁愿沉醉在高级精密装置 (陀飞轮,万年历,大自鸣表……)这个“圆圈”里。这种方式象一个主矿,存在著被消耗枯竭的风险。与此相反,Urwerk决定专注于如何显示时间的问题(但请记住,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真正取代这个美丽而简单直观的时间读取方式)。另外,Urwerk充分为未来手表的使用者考虑,因为在背后,该品牌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完全的功能创新。例如,能够在超过100年的时间内工作的仪表,可以测量手表的总运行时间。这也是一种维护时间的服务指标,以及一种很好的调校能力。这表明那些“疯狂”的创新和对消费者的尊重是并行不悖的。

长期发展方向的赌注
对制表价值的反省,对使这一专业得以传承的技能的反省,和对尊重消费者的反省,也是几个协会发起的运动的核心,其目的是为目前混乱的局面“制定规范”。 为此,我们马上想到Franco Cologni和他的高级制表基金会。创立这个基金会也是出于这样的战略动机(是缺少长期主题的他迈出的第一步),他最近开设了网站(www.haute-horlogerie.org),网上月刊的推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开端,超越了Richemont历峰集团那个小小的品牌圈。Franco Cologni虽然不再参与集团所有的运作,但他仍是不可缺少的幕后智囊。

基金会的要求中,一个有趣的方面是关注长期发展,提出建立一种通用的质量规格表的必要性来保证高品质瑞士制表的生存和发展。此外,还提倡培养年轻一代的钟表师,也规范了“新兴”国家的制表价值观。

“瑞士制造”标签的阴谋
高级制表基金会同样印证了我们之前所说的:瑞士制表业“富贵”公司—它们都宣称或想宣称自己是唯一“可信”的品牌—和其余部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即使在“富贵”圈中,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共同的质量规范(举个例子: 一个品牌的各种业务中,包含了哪些业务才能有资格被称为“Manufacture”?)

这种“双速计时”其实充满著矛盾。你只需看看“瑞士制造”这个词,它的定义就常常被挑战。 到目前为止,为了有资格在表盘上添加这个神圣的词汇,机芯造价的50%必须原产自瑞士。 但是,对于机械机芯而言,如果按钟表业巨头要求,这一比例可能很快增至80%。

那么表壳和其余部件如何呢? 到目前为止,在瑞士进行最终装配和控制之前,没有特别要求其它部件源于瑞士,所以那些大品牌正在推动瑞士制表协会去建立一个新的限制:手表80%的零件必须源于瑞士。(在这方面,我们的资深同行Michel Jeannot最近在Bilan杂志第221期有具体分析。)但在他们内部,这些巨头们也很难达成一致,因为一些公司长期通过合法的近似“瑞士制造”获利,将自己的表壳和元件的整体或部分放在中国或其它地方生产(正如Jeannot所指出的,拥有不相上下的品质,不容置疑的优势,但无法保证的交货时间)。

所以,目前瑞士钟表的骄人成就虽然真实,但这同样也是主要的困难,显得很荒谬。多年来,我们常说,长期的蓬勃发展将带给每个人利益—而不仅仅是精英们—瑞士手表的基础应该更广泛。它们必须适合所有等级的消费者。它们必须像从Logan和Smart到宾利和法拉利一样,提供一系列的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瑞士制造”标签的新法令可能不是坏事, 或者也可能将情况变得更残酷,它可能杀死剩余部分市场的参与者—即处于中等地位的品牌—而同时,它还将迅速地制造大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目前的工人和工匠还不能满足需求。

如你所见,在两种危险之间是很难找到道路的:一个包括手表的各个元件在内的过度使用“瑞士制造”标签(最终消费者可能会发觉,将导致失去信任的风险),另一个是必须维护整个“中等地位”的企业。 显然,赌注还没有押下,而在现状确定下来之前还有一段时间。

关于交货时间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越来越多的“过热”需求,交货时间变得越来越长,甚至达到延误了一些品牌发展的程度。 2006年,在机械机芯的战略性领域,产生了大量的创新成果。 但一切仍处于萌芽阶段,还需要时间才能达到生产可靠的机械机芯的规模。 往日优秀的ETA tractor机芯,由于可靠、坚固、品质稳定,而最重要的是,在全球的四大市场都能得到维修,所以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增长。

另一方面,新机芯的浪潮也会导致对双速制表观念的强化: ETA calibre机芯,以前自诩为世界最好的品牌,已不再系统性地强调经常被过分使用的词语“机芯制造Movement Manufacture”,而事实上通常只是按客户要求改造过或重新装饰过的ETA 口径。

最终, 消费者很难穿越品牌的迷宫。那些品牌都号称是“可信的”,而且都拥有“瑞士制造”标签,即使它们并非真正瑞士制造。 但是,只要生意兴隆,好比目前的现状,这类问题就退居次要位置。 然而,总有一天,情形会改变,每个人在合什祈祷著,希望这不可避免的一天会非常遥远。

即将在线的奢侈品?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向好的方向迈进。可以肯定,在100年甚至50年后,我们将会把目前这个制表业的时代看做是这种艺术和这一行业最繁盛的时期。然而,对优越性的长期不认真考虑将会导致这个领域变得陈腐。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就会失去吸引力。在不断的大声炫耀中,优越的东西也不再优越。

手表业的这种“陈腐”也会因互联网的作用带来强化的风险。不管我们是否愿意,互联网的使用只会一直成长。目前为止,钟表制造商已经显著地抵抗了网上销售的诱惑,以保护他们产品的“地位”和自己的零售商网络。不过,和我们在时尚产业看到的一样,这个或那个品牌迟早将屈从于这种诱惑(谁会是第一个?),开始网上销售。那么接下来,其他人还能不跟进吗? 人们在赌,这股强大的潮流也会强化这个产业的两种速度。

不过,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有些品牌会抗争到底,宁愿将自己的优越性建立在“稀有性”这种基础上。消费者不可能在“实体”的商店以外买到他们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利用“难以买到”形成了掀起消费者购买欲的动力。 不过,虽然这种形式对于一些高级品牌有效, 但对于针对大众消费群的品牌却不同。

关于互联网的呼吁已见诸媒体。各地的杂志都面临“纸媒体”收入降低的问题,而网络版的收入持续攀升(这是对于那些已知道如何应变的公司来说的)。基于“纸媒体”许多的优势,这些杂志虽然还不会消失,但也将逐渐成为“小规模”产品,只为某些特殊用途保留。由于需要耗费树木、油墨和使用货车运输,都构成生态学的“负担”。
但是,如果浏览一下目前的形势,你会觉得事实恰恰相反。有关手表的杂志从未如此丰富和奢华,好比钟表和钟表品牌从未如此众多而奢华一样。 但现在,我们觉得,媒体和制表业的这股浪头已经到达了顶峰,即将逐渐衰退。

从一段隧道到另一段……
今年适逢Europa Star名表世界创刊80周年,作为最具权威和经验的钟表贸易专业杂志,我们当然有资格回顾一下过去。赶上目前这样欢欣鼓舞的境况,让人很难想象在30年前的1977年,Valentin Philibert写道:“经过几年的混乱和彻底的失败,即使是最富盛名的品牌也不能幸免,幸存者可能会看到这段隧道尽头的亮光。”那个隧道已经结束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如果认为不会进入另一个隧道,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
当然,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石英革命性技术的诞生动摇了瑞士制表业的核心。 但从那以后,这一产业已经享受了一段好日子,收入颇丰。今天,这种威胁不是类似的‘革命’。 相反,正如我们上面谈到的,可能是转向超级豪华的机械手表。

另一个观测到的现象与前一个部分相关,新品牌的数量从未如此众多。 这一事实本身十分令人鼓舞, 说明制表业已成为对很多年轻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行业。 但是,这样的局面有两面性。 一方面,新创立的企业大部分由年轻的钟表师经营,他们对于自己的手艺热情澎湃,想为之刻划出一个细分市场。他们带来的‘新鲜血液’,对专业的不断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可是,在另一方面,被时间艺术吸引的有些人却没什么可以让人称赞的目的。 他们只是垂涎于某类手表高额的利润率。在这样的例子中,找到一个创意,将ETA机芯进行一些改造,加上奢华的装饰,并不足以构建起真正的品牌,甚至还可能影响整体的专业程度。

幸好,制表的实际操作不受行政管理的“授权”,而且企业联合制和限额制也已是过去。 因此,唯一保障就是对某种形式的“经典”的回归。 实际上,创造一些简单、纯粹和本质的东西相对于创造“精密”和巴洛克式的东西而言更为复杂。这就有必要再次强调真正服务的观念,服务将是钟表业下一次战役的主题—为了让所有人更好。

banner
更多

订阅Europa Star

©2024 WATCHES FOR 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