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历史档案,品味曾经——回到60年代

簡體中文
1月 2019

1927年——Europa Star钟表杂志前身创刊之年,专注于钟表行业的国际推广。在全球范围内,杂志社用法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印度语、日语和中文等多种语言出版了数本杂志、期刊和钟表指南。所有资料都被小心地保存在杂志社的档案室里。

1960年——碰巧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诞生之年(1957年的罗马条约为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些期刊,它们虽然不同名,但却有着为瑞士钟表行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共同奋斗目标,在当年都被逐一整合到了一起,并统称为Europa Star。

2018年——我们决定开启这个满载着钟表行业90年信息和记忆的沉睡宝库,将一切资料都数字化。这绝非是件易事,因为我们需要开发研究工具来处理成千上万页的资料,以便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结果。

2019年——年初,首批关于从1950年到2018年间十万页钟表行业信息的数字化资料将对公众开放。同年,我们会开始整理从1927年至1950年间的所有档案,并希望在2020年初可以上线。

1959 -----> 2018
一次尝鲜

60年的钟表制造,60年的跌宕起伏(史无前例)。行业大步向前迈进,直到制表商们已经忘乎所以,他们甚至不记得自己以前干了什么。然而,他们过去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和学习。

接下来的段落可以说是一次尝鲜,我们会选择几个不同年代为主题(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从这堆数字化再生的资料里面去探寻我们今天这个引人入胜的主角:钟表行业的变迁史。我们的馆藏资料里有太多的轶事想和大家分享。

年轻人引领时尚潮流

上世纪60年代早期:战后困难时期结束,马歇尔欧洲振兴计划为欧洲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太阳新升,年轻的人们憧憬未来,他们要活出自我。

一切都在改变——道德、音乐、时尚。此时,“老爹款”腕表显得非常过时:颜色灰暗、风格老旧、造型沉闷。是时候做出些改变了,点缀鲜艳的色彩,迎合这个新潮且变化万千的世界,跟上“消费社会”的快节奏,商业成为了这个新世界的主宰。钟表行业,这个“老妪”(Europa Star杂志里的一句广告词对行业恰如其分的比喻),也得遵守这个新世界的生存法则。钟表行业由此迎来新机遇。

计时码表的复兴

在我们1963年的一篇文章里写道:“Europa Star杂志的编辑们看好计时码表的未来,并全力支持那些勇于奉献的制表商全心投入这块被忽略的市场。”在同一时期,瑞士钟表联合协会发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针对年轻人群的计时码表推广活动,意在说服那些对该领域不再抱希望的制造商们,让他们重燃对这种利基产品的信心。

腕表之“深海眷念”

鉴于计时码表推广活动的不俗反响,Europa Star杂志于1964年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另外一种受到年轻人青睐的腕表品类:潜水表。此类腕表对制表技艺的要求更加苛刻,腕表不但要坚固耐用,其造型和品味更是要求独特。”

这个潜水功能需要用到腕表制造中所有最新的技术。就拿该领域的王者劳力士ROLEX来举例,在早些年(1960年1月23号),品牌将一枚Deep Sea Special原型腕表系于Piccard 教授的深海潜艇表面便引起大家热议。腕表随潜艇下潜至10916米的创纪录深度,该位置的压力大约在每立方厘米一吨左右。当它重回水面时,毫发无伤,一切运转正常。它为劳力士在表坛上奠定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香港:机遇和挑战并存

1963年,香港人口从1948年的六十万暴涨到4百万,香港经济也因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繁华外衣下面包裹的却是贫富差距的急速扩大。尽管如此,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这座城市仍然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棚户区被夷为平地,为高楼大厦的兴建腾出空间,更为奇迹的工程便是在填海造出的土地上建起了当时“全球最现代化的机场”。正如Europa Star某期的文章里所描述的那样:“作为一个盛行集体主义的共产主义中国通往世界的门户,香港这座资本主义城市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手表进口商和再出口商聚集地之一。”因此,香港对瑞士制表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他们面临着众多挑战。

假货泛滥

“香港的正规瑞士表进口商遭遇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是名表被大量仿造,另一方面是‘瑞士制造’标签的欺诈性使用。这绝不仅是少数几个非法造假分子仿造了几块名表的问题,而是整个造假产业链已经形成气候,足以威胁到瑞士腕表在这个至关重要市场上的实际地位了。仿造表的销量如何?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我们在香港表展上得到的权威数字为每月大概25000件。这些手表并非只在当年英国的殖民地流通,而是在亚洲各地都发现了欧米茄、劳力士、绮年华等名牌的仿品。为什么假货会突然如此泛滥呢?”,在Europa Star杂志196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发问。

HANS WILSDORF的离世

劳力士创始人Hans Wilsdorf先生于1960年7月6日离世,享年79岁。

为了纪念逝者,Europa Star杂志回顾了他的开创精神和远见卓识。

“事实上,腕表的流行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归功于他的坚持。他的发明,蚝式防水表壳以及自动上链摆坨,都为整个腕表工业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他决定将自己的财富捐献给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信托基金。这个信托基金为劳力士品牌的持续健康运转提供了资金保障,它还为许多Hans Wilsdorf先生指定的慈善机构提供大额年度捐款。”

HUGO BUCHSER逝世

在劳力士创始人Hans Wilsdorf先生离世不久后,他的生前故友,钟表行业档案馆奠基人兼Europa Star杂志创办人Hugo Buchser于1961年9月18日也逝去,享年65岁。Hugo Buchser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和主见的业内人士,他在1927年编撰的一本名为《钟表及珠宝购买指南》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该指南以袖珍读本的形式出版,在当时绝对是非常革命性的创新。他随后出版了一系列新闻期刊,一月双刊,专注于回顾钟表出口市场的机会和形势。再后来便是Europa Star杂志的前身,专门针对不同语言市场出版的各种期刊:Estrella del Sur、Elegancia e Precisão、Orafrica、The Eastern Jeweler and Watchmaker。

来自日本的冲击波

Europa Star在1963年的一篇香港特别报道中解释说:“当时正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瑞士腕表业正在与其年轻的日本对手展开一场激烈的争斗。尽管瑞士腕表的霓虹灯广告每个晚上都在不停地宣传,瑞士表是最好的、最畅销的、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但是每到白天,来自日本同行的压力却在不断增强,他们频繁出现在各种报章杂志和集市的宣传广告里。他们则着重强调自己的产品物美价廉,并且可以量产。这才仅仅只是这场市场争夺战的开始,没人能遇见后面发生的一切:日本制造的石英表几乎摧毁了整个瑞士腕表制造业。”

未完待续 ... ...

banner
更多

订阅Europa Star

©2024 WATCHES FOR 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